39问医生

非甾体抗炎药的主要毒副作用及产生的原因

聂志扬 内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抑制以及诱发哮喘等毒副作用,这些可能与药物对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有关。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1.胃黏膜损伤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易受胃酸和胃蛋白酶伤害。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应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以减轻胃部不适。
2.肝功能损害
非甾体抗炎药经过肝脏代谢,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引起转氨酶升高,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护肝药物进行调理,比如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3.肾功能损害
由于非甾体抗炎药需要肾脏代谢,长时间服用会对肾小球造成一定的压力,影响其正常的功能运行,从而出现尿频、尿急、血尿的症状。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应用保肾药物治疗,例如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等。
4.血液系统抑制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能力,增加出血风险。对于存在出血倾向者,建议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例如,如果发现有凝血时间延长,则需停用相关药物。
5.诱发哮喘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能缓解呼吸道痉挛,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新的过敏反应发生,进而诱发哮喘发作。针对此不良反应,通常不推荐此类药物用于哮喘患者,若必须使用则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建议进行胃镜检查、肝功能测试以及肾功能评估,以监测潜在的消化道、肝脏和肾脏毒性。
66
2024-04-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