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产热增多和散热减少。通常起病缓慢,以不规则热为特点,体温可达39℃以上。
2.头痛
由于感染后免疫反应激活,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作用于颅内血管受体,导致脑血管扩张和颅内压增高,从而引发头痛。疼痛通常位于额头或两侧太阳穴区域,有时可伴有眩晕感。
3.腹痛
腹痛的发生可能与肠壁炎症、水肿以及毒素刺激有关。当胃肠道受到炎症刺激时,会导致平滑肌痉挛收缩,进而引发腹部不适。疼痛多集中在上腹部,但也可能是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全腹部疼痛。
4.腹泻
伤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直接损伤小肠黏膜,使胃肠蠕动加快,出现水样便或稀便的情况。排便频率增加,每日超过三次,粪便呈水样或糊状。
5.便秘
长期发热会使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抑制了乙酰胆碱的分泌,影响到消化道肌肉的运动,导致肠蠕动减慢,大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变得干燥,形成硬便难以排出。患者可能会感到肛门直肠区域有堵塞感,排便困难且费力。
针对伤寒病的症状,可以进行血常规、肥达试验、骨髓培养等检查项目来确诊。治疗措施包括口服抗生素如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以支持身体对抗感染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