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一般指的是肠镜检查。做肠镜检查导致肠粘膜损伤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大便带血、黏膜溃疡、肠穿孔等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
1、腹痛
肠镜检查是一种利用肠镜进行的一种检查方式,在检查的过程中可能会对肠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出现腹痛的现象。如果疼痛症状比较轻微,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通常在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如果疼痛症状比较严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消旋山莨菪碱片、颠茄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腹胀
如果在做肠镜检查时,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可能会影响肠道的蠕动,从而出现腹胀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大便带血
如果肠道黏膜受到损伤的情况比较严重,还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出现溃疡的情况,从而引起大便带血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美沙拉秦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黏膜溃疡
如果在做肠镜检查时,导致肠道黏膜出现了溃疡的情况,可能会引起便血的现象,甚至还会伴有腹泻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5、肠穿孔
如果在做肠镜检查时,导致肠道黏膜出现了穿孔的情况,可能会引起腹痛、发热、恶心等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肠穿孔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术后患者要注意多卧床休息,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建议患者在做肠镜检查前,需要将肠道排空,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同时,患者在检查后可能会出现轻微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1-2天后会逐渐缓解。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