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一般指胃镜检查。做完胃镜检查后大便出血可能是胃镜检查时的刺激、胃黏膜损伤、胃炎、胃溃疡、胃底静脉曲张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处理措施。
1、胃镜检查时的刺激
胃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导致胃黏膜出现少量出血的情况,从而导致大便出血。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通常在胃黏膜得到修复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2、胃黏膜损伤
如果在做胃镜检查时,医生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胃黏膜损伤,从而引发大便出血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保护胃黏膜。
3、胃炎
胃炎是因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或慢性炎症所致,患者会出现中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胃黏膜糜烂,从而出现大便出血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保护胃黏膜。
4、胃溃疡
胃溃疡通常是指胃内壁黏膜或更深层次发生的溃疡现象,一般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痛、胃胀、大便出血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保护胃黏膜。
5、胃底静脉曲张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胃底静脉曲张,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可能会导致胃底静脉破裂,从而引发大便出血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如果症状持续,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