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主要作用是传递神经冲动,维持身体的正常运动。治疗帕金森病不用多巴胺的原因主要是用药不合理、药物副作用、药效较小、药物起效慢、药物过敏。
1、用药不合理
多巴胺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药物,如果患者不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效果不佳,无法控制疾病。因此,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合理引起不适症状。
2、药物副作用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遵医嘱合理使用多巴胺,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如果患者不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副作用,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
3、药效较小
多巴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以促进神经末梢分泌多巴胺,有利于改善帕金森病引起的不适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患者不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药效较小,无法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引起的不适症状。
4、药物起效慢
由于帕金森病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如果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比较强,可能服用药物后1~2天左右,药物会起效。如果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比较差,可能需要3~4天左右,甚至更长时间,药物才会起效。
5、药物过敏
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而且对多巴胺过敏,服用多巴胺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甚至还会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现象,从而给身体带来损伤。因此,对多巴胺过敏的患者不建议服用多巴胺。
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神经核毁损术等方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