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乙肝疫苗的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通常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通常是打过乙肝疫苗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而产生的抗体,阳性一般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一般代表着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对乙肝病毒的防御能力就越强,通常认为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如果大于10IU/L时,就可以帮助机体抵抗乙肝病毒的感染。如果患者打过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仍是(+),此时需要注意进一步检查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标记物,如果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标记物也是(+),就需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提高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增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防御能力。
乙肝疫苗的作用主要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从而对乙肝病毒产生一定的免疫力,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如果患者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低于10IU/L,就要考虑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如果患者乙肝表面抗体滴度高于10IU/L,则不需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
患者需要注意,乙肝疫苗接种一般需要注射三针,建议患者按照0、1、6的原则进行接种,即第一针接种后一个月,第二针接种后六个月,第三针接种后半年。如果患者接种后出现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