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发性肺结核
复发性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激活引起的传染病,可导致长期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使结核病复发。抗结核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如异烟肼、利福平等。
2.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通过受损的心脏瓣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可出现心脏杂音、发热、贫血等症状。化疗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抗生素治疗是关键,需依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万古霉素等。
3.真菌性肺炎
真菌性肺炎通常由特定真菌如曲霉菌、念珠菌属感染引起,可引起持续高热、咳嗽、胸痛等症状。化疗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易受真菌侵袭。抗真菌药物可用于治疗,例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4.肺脓肿
肺脓肿多为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感染、支气管阻塞等,典型表现为咳大量脓臭痰、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是首选方案,常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等;若经久不愈则需要手术切除病变部位。
5.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的一组疾病,可引起急性胸痛、呼吸困难以及晕厥,严重时可导致猝死。溶栓治疗是抢救重症肺栓塞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阿替普酶等。
针对反复发热的情况,建议进行血液学检查以评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是否异常,同时进行胸部CT扫描以排除肺部并发症。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知的传染源,以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