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黄疸实验室检查的区别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黄疸的实验室检查区别在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尿液颜色、肝功能指标、胆管炎标志物以及影像学检查的分析。
1.血清胆红素水平
通过抽取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确定体内胆红素的含量。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3-5天内会出现生理性黄疸,此时血清胆红素水平会升高;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伴随持续高水平的胆红素。
2.尿液颜色
观察尿液的颜色和浓度,以判断是否存在肝脏或胆道的问题。
健康个体的尿液通常呈浅黄色至琥珀色;而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的尿液可能会呈现深黄色或棕色。
3.肝功能指标
通过抽血化验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
正常人一般不会出现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肝功能指标异常;而患有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时,这些指标可能会上升。
4.胆管炎标志物
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等,可辅助诊断胆管炎。
正常情况下,无胆管炎者上述指标处于正常范围;若存在胆管炎,则可能出现CRP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等现象。
5.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波检查、CT扫描等,用于查看胆管结构是否异常。
正常人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应显示胆管系统结构清晰,未见明显扩张或阻塞;而胆管炎患者可能表现为胆管壁增厚、胆管扩张或结石形成。
在进行黄疸相关检查时,应注意避免进食高脂食物24小时以上,并保持空腹状态,以免影响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准确性。同时,对于新生儿而言,医生还会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排除溶血性黄疸的可能性。
66
2024-02-0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