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白内障后囊破裂的原因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白内障后囊破裂可能是由外伤性晶状体损伤、晶状体过度膨胀、晶状体液化、晶状体脱位、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外伤性晶状体损伤
外伤导致晶状体前、后表面发生裂口,使晶状体失去完整性而出现破裂。对于外伤性晶状体损伤引起的白内障后囊破裂,可通过激光手术进行治疗,如飞秒激光辅助晶状体摘除术等。
2.晶状体过度膨胀
晶状体过度膨胀可增加晶状体的压力,当压力超过晶状体囊膜的承受能力时,会导致晶状体后囊破裂。晶状体过度膨胀引起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进行治疗,如布林佐胺滴眼液、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等。
3.晶状体液化
晶状体液化是指晶状体内部的蛋白质变性,导致晶状体逐渐变得不透明。随着病情进展,晶状体可能因为液体流动而导致破裂。晶状体液化所致的白内障后囊破裂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例如超声乳化吸出术等。
4.晶状体脱位
晶状体脱位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者眼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原因导致晶状体位置发生变化,当晶状体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可能会对晶状体囊造成压迫和摩擦,进而导致破裂。晶状体脱位引起的白内障后囊破裂需及时就医,以免影响视力健康,可通过晶状体缝合术进行修复。
5.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
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主要是由葡萄膜炎所诱发的免疫反应,炎症因子刺激晶状体后囊,可能导致其薄弱甚至破裂。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激素类眼药水进行治疗,如氟米龙滴眼液、醋酸龙滴眼液等。
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监测晶状体状况,特别是对于存在晶状体后囊破裂风险因素的人群。必要时,可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散瞳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以及眼压测量等。
66
2024-03-0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