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高度近视眼睛畏光是怎么回事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高度近视眼睛畏光可能是角膜病变、晶状体混浊、黄斑部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眼部不适。患者应尽快就医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
1.角膜病变
角膜位于眼球前表面,起到屈光作用。当角膜发生炎症、水肿等病变时,会导致角膜厚度增加和曲率半径减小,进而引起近视度数加深。此外,角膜病变还可能引起眼部疼痛、畏光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进行缓解,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
2.晶状体混浊
晶状体是位于瞳孔后方的一层透明结构,对光线有聚焦作用。晶状体混浊即白内障,此时晶状体密度增高,导致透镜性减弱,从而影响视力并产生畏光现象。对于晶状体混浊引起的畏光,可通过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例如超声乳化术、激光辅助晶状体摘除术等。
3.黄斑部视网膜病变
黄斑部视网膜病变是指黄斑区出现异常,包括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这些病变会影响视觉中央区域的清晰度,导致近视加重以及畏光。针对黄斑部视网膜病变,可遵医嘱使用抗VEGF药物进行局部注射治疗,如雷珠单抗注射液、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等。
4.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眼病,主要累及视杆细胞,导致夜盲和视野缩小。随着病情进展,近视程度也会逐渐加深,同时伴有畏光的症状。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可通过佩戴有色眼镜减轻畏光症状,如墨镜或偏光镜片。
5.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指视神经纤维数目减少、轴索变性和髓鞘脱失,致使视功能逐渐丧失的一种病理过程。由于神经组织受损,可能导致视力下降和畏光。对于视神经萎缩,可以考虑营养支持疗法以促进神经修复,如维生素B群、叶黄素酯等。
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特别是对于高度近视人群,以监测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延缓近视的发展,若畏光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66
2024-01-2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