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每年静脉曲张引起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每年静脉曲张引起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因人而异,通常取决于遗传因素、长期站立、慢性心力衰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肥胖等病因。建议患者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者,以早期发现并预防可能的并发症。
1.遗传因素
静脉壁先天性薄弱和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在长期作用下使静脉扩张迂曲而形成静脉曲张。当病变部位位于食管下端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大出血的症状。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可通过定期体检监测病情变化,如超声心动图、下肢血管彩超等。
2.长期站立
长时间站立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受阻,增加下肢静脉压力,从而诱发静脉曲张的发生。静脉曲张患者由于静脉高压,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肠腔,进而引发消化道出血。建议患者适当休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改善不适症状。
3.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心脏收缩力减弱,不能将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导致体循环淤血,进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久之形成静脉曲张。若此时患者存在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则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硝普纳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降低门脉压,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堵塞了下肢深静脉,阻碍了血液回流,进一步加重下肢静脉高压,增加了患静脉曲张的风险。如果血栓脱落随血流运行至肺动脉,会引起肺栓塞,严重者可能会因为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而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进行抗凝治疗,例如遵从医嘱口服华法林钠片、阿哌沙班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肥胖
肥胖人群下肢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当病变累及到食管下端时,就会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大出血的症状。减轻体重是管理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来实现。建议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蔬果纤维摄取,并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如快走、游泳等。
针对静脉曲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风险,应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以减少下肢静脉压力。此外,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静脉曲张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
66
2024-01-3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