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阴亏损
肾阴亏损导致肾水亏少,不能制约火势,火热内生,灼烧津液,久则成石。这些积块随尿排出时,则出现砂石。可选用滋补肾阴的药物进行调理,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2.肾阳不足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膀胱,致膀胱气化失司,开阖不利,故而小便量减少;肾阳虚弱,无力推动和蒸腾津液上承,则排尿困难,滴沥不畅;若肾阳进一步衰退,可见余沥不尽,甚至癃闭。宜用温肾壮阳的方法来治疗,代表方剂为济生肾气丸。
3.湿热下注
湿热之邪侵袭下焦,蕴结膀胱,煎熬尿液,日久成石,阻塞尿道,发为本病。其发病迅速,疼痛剧烈,尿中带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其证候特点。治宜清热利湿通淋,可用八正散加减。
4.脾虚湿盛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功能减弱,水湿停聚,凝聚成核,日久成石,结石随尿排出时堵塞尿道,发为本病。其临床表现为尿流涩痛,排尿中断,或有沙石排出,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治以健脾益气,祛湿化石,可用五苓散合二陈汤加减。
5.肝郁气滞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畅,瘀血内生,日久则津液凝滞,痰浊瘀血互结,形成砂石。砂石随尿液流动,阻塞尿道,发为本病。其临床表现以尿道刺痛,尿色赤,或夹有砂石,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为主症。治拟理气行滞,通淋排石,可用沉香散加减。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憋尿,以免加重肾脏负担。饮食方面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有助于促进结石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