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下肢骨折复位要求肢体缩短一般不能超过2cm。
下肢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儿童常因下肢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下肢骨折,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下肢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如果骨折端有明显的移位,需要进行骨折复位。一般下肢骨折复位要求肢体缩短不能超过2cm,因为如果下肢骨折端的长度过长,可能会导致下肢骨折的复位失败,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局部的肌肉、筋膜出现损伤,从而引起充血、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不利于下肢骨折的恢复。
下肢骨折的患者在进行复位后,还需要进行外固定,主要是使用石膏、夹板等进行外固定,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下地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