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肉损伤
打针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局部肌肉受到刺激和损伤,引起疼痛。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止痛药物缓解不适。
2.注射部位软组织感染
如果在打针的过程中没有做好消毒工作或者使用了不洁的注射器,可能会诱发细菌感染,使炎症因子刺激周围组织而出现疼痛的症状。针对此类情况通常可以配合医生通过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药膏进行抗感染处理。
3.药物副作用
若患者对某些药物成分过敏,在接触后会发生变态反应,从而产生免疫应答,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这些物质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如肿胀、疼痛等。若是药物引起的疼痛,患者需要及时告知医生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4.神经损伤
当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时,会导致感觉异常的情况发生,进而表现为打针后手臂持续疼痛的现象。对于神经损伤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类的药物进行调理,比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
5.静脉炎
静脉炎是由静脉壁损伤和血栓形成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打针后的局部疼痛。轻度静脉炎可通过冷敷缓解,重度则需遵照医师意见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量肝素钙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污染注射部位,以免加重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