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室积液
由于炎症导致耳道分泌物增多形成液体积聚,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排出,在压力作用下压迫鼓膜引起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辅以糖皮质激素如鼻喷雾剂局部用药。
2.耳膜穿孔
耳膜穿孔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引起的继发性病变,使中耳和外耳道之间的屏障受损,容易导致病原体侵入并加重感染,进一步发展为化脓性中耳炎。对于小的稳定性的耳膜穿孔,可通过定期观察处理。若穿孔较大或者伴有感染,则需要行鼓膜修补术。
3.听骨链损伤
当炎症向深部发展时,可能会对听骨链造成损伤,影响声音传导,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多卡因、氢化可的松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遵医嘱服用甲泼尼龙片、醋酸片等口服激素类药物缓解不适。
4.面神经麻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病情严重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影响到面神经,从而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症状。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建议使用维生素B族制剂来营养神经,例如维生素B1片、维生素B6片等;也可以配合医生的意见采用针灸等方式促进恢复。
5.颅内并发症
颅内并发症通常是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脑实质内部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中耳与大脑之间的天然防御屏障被破坏,导致病原体得以侵入颅腔内部。针对颅内并发症的治疗需紧急处理,包括开颅手术引流感染区域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或多粘菌素E进行抗感染治疗。
患者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水进入耳朵,以免加剧炎症。必要时,可进行电子耳镜检查以评估耳道及鼓膜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