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和足底骨质增生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原因不同、症状表现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注意事项不同、预后不同等。
1、发病原因不同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疾病,多考虑是长时间走路、跑步等,导致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而足底骨质增生是由于足底的骨质发生了退行性病变,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2、症状表现不同
足底筋膜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足底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活。而足底骨质增生患者可能会出现足底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还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的情况。
3、治疗方式不同
对于足底筋膜炎患者,如果症状比较轻微,可以通过局部热敷、按摩等方式,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而足底骨质增生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骨增生片、阿仑膦酸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抑制骨质增生的作用。
4、注意事项不同
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平时要注意多休息,避免长时间走路、站立,也不要穿不合脚的鞋子。而足底骨质增生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以免加重病情。
5、预后不同
足底筋膜炎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而足底骨质增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畸形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无论足底筋膜炎还是足底骨质增生,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