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节肿胀
风湿热痹是由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出现免疫反应异常,导致炎症因子刺激滑膜组织,使关节腔内积液增多而引发关节肿胀。肿胀通常发生在大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等处,可伴有局部皮肤发红和温度升高。
2.发热
发热主要是因为细菌代谢产物或自体抗原-抗体复合物作为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其调定点上移所致。风湿热痹时,机体处于免疫应答状态,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这些介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体温。患者可能经历低至中度的持续性发热,也可能伴随寒战高热。
3.疲劳
疲劳是因为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引起的能量消耗增加。当存在风湿热痹时,身体为了对抗病原体和修复受损组织,需要更多的能量支持,从而导致疲劳感。这种疲劳感可能是全身性的,即使休息充足也难以缓解。
4.皮下结节
皮下结节形成的原因是免疫细胞在皮肤下的聚集和活化,这与风湿热痹时的免疫反应有关。这些细胞会分泌各种炎症因子,导致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形成结节。结节通常出现在受累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中,有时也可出现在其他部位如肌腱或韧带附近。
5.心慌气短
心慌气短的症状源于心脏瓣膜受到炎症影响,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以及心肌炎的发生。风湿热痹时,心脏瓣膜会发生炎性病变,使得瓣膜变得僵硬、狭窄或者出现穿孔,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液学检查以评估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速率。必要时,还可进行超声心动图来评估心脏瓣膜情况。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龙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还要注意保暖,以免加重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