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中骨折与粉碎性骨折的区别,主要包括定义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影像学表现不同等。
1、定义不同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中断,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粉碎性骨折是指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骨折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2、严重程度不同
粉碎性骨折通常是指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而且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引起骨折部位血运障碍,导致骨折不愈合或者是延迟愈合。骨折如果属于轻微的骨折,则属于轻微骨折,而粉碎性骨折属于较为严重的骨折。
3、治疗方式不同
骨折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外固定的方式进行改善。骨折如果比较严重,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手术切开内固定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手术切开复位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外固定的方式进行改善。
4、预后不同
骨折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通常可以达到愈合的目的。而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到骨折部位的愈合,还可能会出现后遗症。
5、影像学表现不同
骨折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而粉碎性骨折通常表现为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并且骨折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无论患者出现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都需要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