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针灸后针灸部位疼痛是怎么回事

于晨光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针灸后针灸部位疼痛可能是穴位皮下组织损伤、穴位感染、穴位周围软组织炎症、穴位处神经损伤、穴位处血管损伤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穴位皮下组织损伤
由于针刺时手法过重、次数过多导致局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受到机械性刺激和轻微撕裂伤,引起局部充血水肿,从而出现疼痛。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适当休息即可缓解。
2.穴位感染
如果患者存在皮肤破损或者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可能导致细菌进入穴位并繁殖,引起感染。感染会导致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进一步加重针灸后的不适感。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
3.穴位周围软组织炎症
若患者本身存在局部软组织炎症,在针灸的过程中可能会诱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加剧。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寻找原发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例如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复方南星止痛膏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来减轻炎症和疼痛。
4.穴位处神经损伤
如果针灸时对穴位附近的神经造成压迫或牵拉,会引起短暂性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针灸部位的疼痛、麻木等症状。对于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可以考虑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
5.穴位处血管损伤
若针灸时未正确掌握进针深度或选择错误的穴位,可能导致浅表静脉或动脉受损,引起出血和疼痛。轻度的血管损伤可通过按压法进行止血,严重者需及时就医进行伤口缝合或其他相应处理。
建议患者密切观察针灸部位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必要时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查、MRI检查等方式评估是否存在继发性病变。
66
2024-02-2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