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肩部痹症可采取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曲池穴、合谷穴等穴位针灸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肩髃穴
取穴时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在三角肌上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处取穴;用毫针直刺0.5~0.8寸。此穴位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肩臂痛、瘰疬、瘾疹等病症,因此可缓解肩部痹症。
2.肩髎穴
取穴于肩峰外缘下方凹陷处,屈肘90度,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外髁连线中点的垂线与肱骨外上髁与鹰嘴尖连线的中点交点处;可用毫针平刺入皮下约3分深。本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故能治疗肩臂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状。
3.肩贞穴
取穴于肩关节后下方,微屈肘,在冈盂切迹上方1横指处;用毫针斜刺0.5~0.8寸。此穴属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主治肩背酸痛、手臂不能举等症状,所以对肩部痹证有效。
4.曲池穴
取穴于屈肘成直角,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用毫针直刺0.5~0.8寸。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入,为此经的合穴,有清热祛湿、疏风解表的功效,故能治疗肩臂挛急、痿痹不用等。
5.合谷穴
取穴于第1掌骨与第2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的中央;用毫针直刺0.5~0.8寸。本穴为大肠经原穴,具有镇静止痉作用,故能治疗头面五官疾患及神志病证,如肩臂疼痛、麻木不仁等。
在接受针灸治疗肩部痹症时,应由专业医生操作,以免因手法不当导致局部皮肤损伤。此外,还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1.肩髃穴
取穴时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在三角肌上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处取穴;用毫针直刺0.5~0.8寸。此穴位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肩臂痛、瘰疬、瘾疹等病症,因此可缓解肩部痹症。
2.肩髎穴
取穴于肩峰外缘下方凹陷处,屈肘90度,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外髁连线中点的垂线与肱骨外上髁与鹰嘴尖连线的中点交点处;可用毫针平刺入皮下约3分深。本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故能治疗肩臂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状。
3.肩贞穴
取穴于肩关节后下方,微屈肘,在冈盂切迹上方1横指处;用毫针斜刺0.5~0.8寸。此穴属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主治肩背酸痛、手臂不能举等症状,所以对肩部痹证有效。
4.曲池穴
取穴于屈肘成直角,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用毫针直刺0.5~0.8寸。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入,为此经的合穴,有清热祛湿、疏风解表的功效,故能治疗肩臂挛急、痿痹不用等。
5.合谷穴
取穴于第1掌骨与第2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的中央;用毫针直刺0.5~0.8寸。本穴为大肠经原穴,具有镇静止痉作用,故能治疗头面五官疾患及神志病证,如肩臂疼痛、麻木不仁等。
在接受针灸治疗肩部痹症时,应由专业医生操作,以免因手法不当导致局部皮肤损伤。此外,还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以免加重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