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肋软骨炎可通过艾灸膈俞穴、艾灸膻中穴、艾灸天宗穴、艾灸肩井穴、艾灸三阴交穴等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艾灸膈俞穴
选择合适的长度的艾条,在点燃后对准膈俞穴悬起约一寸高,使局部温热而感到舒适即可。膈俞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此穴位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对于胸肋软骨炎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艾灸膻中穴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距离膻中穴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每次可艾灸5-10分钟。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交点处,属于任脉腧穴,能够起到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从而减轻胸肋软骨炎的症状。
3.艾灸天宗穴
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使用粗大的艾条悬垂于穴位上方3cm左右高度,以局部感觉温热而不灼痛为宜,每次艾灸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天宗穴位于肩胛冈下缘与脊柱骨缝连线的中间位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肩背酸痛、颈项强直等症状,通过艾灸此穴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进而辅助改善不适症状。
4.艾灸肩井穴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选取适当大小的艾炷或艾条,置于肩井穴上,当感觉到局部温热时即停止施灸。肩井穴位于肩峰与大横纹之间凹陷处,本穴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因此艾灸此处能疏肝解郁、通经活络,有助于缓解因情志不畅导致的胸肋软骨炎。
5.艾灸三阴交穴
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选用适当大小的艾炷或艾条,放置于穴位上方3厘米处,待其自行燃尽后移去。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后缘靠近踝关节处,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之一,通过艾灸此穴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从而达到辅助治疗胸肋软骨炎的效果。
在接受艾灸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影响疗效。同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
1.艾灸膈俞穴
选择合适的长度的艾条,在点燃后对准膈俞穴悬起约一寸高,使局部温热而感到舒适即可。膈俞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此穴位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对于胸肋软骨炎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艾灸膻中穴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距离膻中穴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每次可艾灸5-10分钟。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交点处,属于任脉腧穴,能够起到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从而减轻胸肋软骨炎的症状。
3.艾灸天宗穴
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使用粗大的艾条悬垂于穴位上方3cm左右高度,以局部感觉温热而不灼痛为宜,每次艾灸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天宗穴位于肩胛冈下缘与脊柱骨缝连线的中间位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肩背酸痛、颈项强直等症状,通过艾灸此穴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进而辅助改善不适症状。
4.艾灸肩井穴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选取适当大小的艾炷或艾条,置于肩井穴上,当感觉到局部温热时即停止施灸。肩井穴位于肩峰与大横纹之间凹陷处,本穴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因此艾灸此处能疏肝解郁、通经活络,有助于缓解因情志不畅导致的胸肋软骨炎。
5.艾灸三阴交穴
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选用适当大小的艾炷或艾条,放置于穴位上方3厘米处,待其自行燃尽后移去。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后缘靠近踝关节处,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之一,通过艾灸此穴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从而达到辅助治疗胸肋软骨炎的效果。
在接受艾灸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影响疗效。同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