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虚比心气虚的寒性更严重,且影响到气血运行。
心阳虚证是由心之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所引起,亦可由于寒湿、痰饮之邪阻抑心阳,或素体阳虚,心阳不振或久病失养等所致,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出现怕冷、四肢不温、心前区疼痛等症状。临床以胸闷胸痛,心悸冷汗,恶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心悸、胸痹、奔豚气及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疾病。治疗时需要辨证施治,对于心悸气短,动辄益甚,神疲乏力,畏寒喜暖,舌淡胖,苔白滑,脉象沉弱的心阳虚证,治疗时主要是补心气,温心阳,可以选择桂枝甘草汤合人参汤。
心气虚是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表现为心悸,气短,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导致心气虚的原因主要是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年高体弱。慢性疾病久治不愈会损伤气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为脾之母。子盗母气,所以慢性疾病久治不愈会导致心气虚,症状轻微的可以用龙眼肉泡水喝。治疗时以益气养血为主,多用四君子汤加黄芪以益气,加酸枣仁、远志、柏子仁、五味子等以养心安神。另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治疗,取穴心俞、厥阴俞、膻中、内关、足三里等。
心阳虚证是由心之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所引起,亦可由于寒湿、痰饮之邪阻抑心阳,或素体阳虚,心阳不振或久病失养等所致,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出现怕冷、四肢不温、心前区疼痛等症状。临床以胸闷胸痛,心悸冷汗,恶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心悸、胸痹、奔豚气及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疾病。治疗时需要辨证施治,对于心悸气短,动辄益甚,神疲乏力,畏寒喜暖,舌淡胖,苔白滑,脉象沉弱的心阳虚证,治疗时主要是补心气,温心阳,可以选择桂枝甘草汤合人参汤。
心气虚是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表现为心悸,气短,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导致心气虚的原因主要是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年高体弱。慢性疾病久治不愈会损伤气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为脾之母。子盗母气,所以慢性疾病久治不愈会导致心气虚,症状轻微的可以用龙眼肉泡水喝。治疗时以益气养血为主,多用四君子汤加黄芪以益气,加酸枣仁、远志、柏子仁、五味子等以养心安神。另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治疗,取穴心俞、厥阴俞、膻中、内关、足三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