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药吃了使人得肾衰竭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长期摄入马兜铃酸、滥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利尿剂、止痛药等可能会增加肾衰竭的风险。如果出现肾功能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1.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是一种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服用可导致肾脏损害,增加患肾衰竭的风险。因此,该药物不宜长期使用。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由于其具有耳毒性及肾毒性,在使用过程中需监测听力和肾功能,避免滥用以减少肾衰竭风险。
3.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广泛应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和炎症反应,如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从而引发肾衰竭。患者应遵医嘱调整剂量并定期检查肾功能。
4.利尿剂
利尿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中控制液体潴留。 长久过量使用会引起电解质紊乱,进而加重肾脏负担,诱发肾衰竭。对于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止痛药
止痛药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常用于缓解头痛、牙痛等轻至中度疼痛。 肾脏是这些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引起肾小球损伤,甚至导致肾衰竭。建议患者按推荐剂量服药。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都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同时,应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66
2024-02-2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