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肉疼痛
骨骼肌炎症通常由感染性因素如链球菌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这些因素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引发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位于受损或受累的骨骼肌区域,可能伴有持续或间歇性的不适感。
2.触痛
当炎症因子刺激周围神经时,会导致肌肉敏感度增加,进而出现触痛的现象。触痛主要集中在炎症区域,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触摸而避免接触该区域。
3.肌肉僵硬
炎症会使得肌肉内部的纤维组织肿胀,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此时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所以会出现肌肉僵硬的情况。肌肉僵硬通常发生在炎症区域周围的软组织中,患者可感受到肌肉紧张且难以放松。
4.运动受限
由于炎症引起的肌肉水肿和纤维化,可能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进一步限制了患者的运动能力。运动受限多见于受影响的肢体或脊柱,患者可能出现特定动作时感到困难或不适。
5.发热
在某些情况下,骨骼肌炎症可能是由感染引起的,感染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应答,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发热。发热通常伴随着全身不适感,体温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针对骨骼肌发炎的症状,建议进行血液学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感染迹象,还可通过超声波检查来确定肌肉的具体状况。治疗措施包括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缓解症状,对于特异性感染,则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