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大便后下腹部疼痛怎么回事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大便后下腹部疼痛可能是由便秘、痔疮、结肠炎、直肠炎、肠道梗阻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便秘
由于长期饮食习惯不良、排便姿势不当等原因导致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变得干燥坚硬,从而引起排便困难和疼痛。当患者用力排便时,腹压增加,可能导致肛门周围组织受损,出现疼痛。可通过药物泻剂如硫酸镁、乳果糖等进行缓解。
2.痔疮
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久坐或者存在不良的大便习惯,导致肛垫下移或静脉曲张所致。若患者患有内痔,在排便时容易受到粪便摩擦而导致局部黏膜破损,进而诱发疼痛的情况发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3.结肠炎
结肠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反应,如细菌、病毒、自身免疫异常等,这些因素会导致结肠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进而引发疼痛。炎症刺激会导致结肠蠕动加快,进而引起腹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指导服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美沙拉嗪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
4.直肠炎
直肠炎通常由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引起,如细菌、病毒感染、放射性损伤等,这些因素会引起直肠黏膜的炎症和水肿,导致排便时感到疼痛。炎症因子刺激直肠黏膜,导致其敏感度增高,易受排便动作的影响而产生不适感。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甲泼尼龙片、醋酸龙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5.肠道梗阻
肠道梗阻是指一段肠管内容物通过障碍,病变部位以上肠腔扩大,压力升高,梗阻近端肠壁充血水肿胀大,呈袋状扩张,当患者排便时,可能会加重梗阻处的压力,导致疼痛的发生。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且无绞窄者,可考虑禁食并给予胃肠减压治疗;对于完全性肠梗阻或绞窄性肠梗阻,则需立即手术切除坏死肠段。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还要注意多喝水,适当运动,促进胃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针对上述提及的所有可能病因,均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例如粪常规、超声波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结肠镜检。
66
2024-02-2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