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新生儿乙状结肠狭窄怎么治疗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新生儿乙状结肠狭窄可以通过营养支持治疗、肠道功能促进剂、抗生素治疗、内镜下扩张术、结肠造口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营养支持治疗
提供高能量密度配方奶或其他适合新生儿的特殊配方食品,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患儿整体健康状态,促进恢复;但需密切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乳糖不耐受等问题。
2.肠道功能促进剂
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给予非处方药物如双歧杆菌制剂、枯草杆菌制剂等,每日一次。这些益生菌可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缓解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不适症状。
3.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类型及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方案,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针对特定致病菌株提供针对性治疗作用,控制局部或全身性细菌感染,有助于防止进一步加重结肠狭窄状况。
4.内镜下扩张术
采用专用内镜设备对狭窄部位进行直视下观察并行球囊扩张处理,通常分几次进行。此方法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风险,并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梗阻现象。
5.结肠造口术
若上述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考虑结肠造口术,由专业医生操作。该手术旨在减轻患者排便困难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在新生儿期诊断乙状结肠狭窄时,应立即转至有经验的儿童外科团队评估。除上述常规治疗外,家长还要注意定期监测孩子的体重增长情况以及大便形态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66
2024-02-0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