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肝内阻塞性黄疸治疗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肝内阻塞性黄疸可采取肝移植、胆管引流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熊去氧胆酸治疗、皮质类固醇治疗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肝移植
肝移植是将健康的肝脏移植物从一个供体转移到患有严重肝病或遗传性疾病的患者身上,通常采用开腹手术或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肝移植能够恢复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或消除肝内阻塞性黄疸的症状。这是由于新植入的健康肝脏能够有效地分泌胆汁并排除体内积聚的胆红素。
2.胆管引流术
胆管引流术通过插入一根细软的导管进入受阻的胆管,利用X线监视下将阻塞物取出或建立一条临时通道来缓解胆汁淤积。此措施旨在减轻胆管压力、降低胆管扩张程度及减少胆汁对肝细胞造成的持续损害;从而控制病情发展防止进一步恶化。
3.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在影像学引导下使用针头穿入皮肤、肝脏和胆管系统,在X光监控下将一根塑料或金属管道插入至阻塞处以建立液体流出途径。该方法适合于急性胆管炎、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等引起的急性胆汁淤积性黄疸。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提供一个外引流口使胆汁得以顺畅排出而减轻压力和炎症反应。
4.熊去氧胆酸治疗
熊去氧胆酸是一种利胆药物,通过口服给药,能促进胆盐合成,增加胆汁分泌量,降低胆固醇含量。该药物适用于胆固醇结石所致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疾病。它可调节胆汁成分比例,促进胆固醇结晶溶解,预防新发结石形成。
5.皮质类固醇治疗
皮质类固醇如可通过口服给予,起效时间因人而异,效果取决于剂量和个体差异。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引起胆汁淤积的原因。它可以抑制免疫应答,减少肝细胞受损,进而改善胆汁分泌异常。
在实施上述治疗措施时,应注意遵循医嘱,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康复。
66
2024-02-1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