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射部位皮下微血管损伤
由于患者对药物不耐受或者存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在使用肝素后会导致皮肤组织受到刺激而出现炎症反应。可以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止痛和消炎,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
2.注射部位毛细血管破裂
肝素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血小板减少,从而引起出血现象。若患者在打完肝素后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出血量增多,形成血肿。建议患者按压注射部位5-10分钟以帮助止血,并观察是否有进一步出血迹象。
3.注射部位静脉炎
如果患者对肝素过敏,则可能会诱发免疫应答,产生IgE介导的超敏反应,进而导致注射部位发生炎症。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类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4.注射部位感染
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打完肝素后没有做好护理工作,导致细菌侵入并大量繁殖所引起的化脓性感染。针对此类情况,患者需要配合医生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脓液引流出来,同时还要搭配抗生素药物辅助治疗,比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
5.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可能是因为长期反复注射肝素导致皮下脂肪细胞受损或死亡,进而引发脂肪萎缩。对于脂肪萎缩的情况,可以通过脂肪移植术来进行改善。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接触水源以防感染。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凝血功能测定、D-二聚体检测等相关检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