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慢性肛裂怎么形成的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慢性肛裂通常由长期便秘、大便干燥、排便时腹压增高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感染因素等引起。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长期便秘
长期存在便秘会导致粪便干结,在排出过程中容易引起肛门黏膜损伤,从而形成慢性肛裂。可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来缓解便秘,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或使用轻泻剂。
2.大便干燥
大便过于干燥坚硬,在通过肛门时易导致肛管皮肤破裂,进而发展为慢性肛裂。改善饮食结构,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含水分较多的食物,有助于软化大便。
3.排便时腹压增高
腹压过高会对肛门造成压迫,增加肛裂的风险。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用力排便,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
4.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组织修复能力下降,易发生裂口不愈合的情况。可通过高锰酸钾温水坐浴的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预防感染。
5.感染因素
肛裂处受到细菌感染后会引起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刺激下可能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而形成慢性肛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膏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夫西地酸钠软膏等。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如有需要还可进行直肠指诊、肛门镜检等。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
66
2024-03-2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