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是间隙性脑梗塞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间隙性脑梗塞是指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缺血,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
间隙性脑梗塞是由于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形成微栓子,随血液循环流动至远端毛细血管时发生堵塞。这些栓子通常较小,可以被附近的侧支循环所代偿,因此不会引起持久的大脑组织损伤。间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包括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随后可出现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复视、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
诊断间隙性脑梗塞的主要检查项目包括颅脑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以及颈动脉超声。颅脑CT扫描能快速显示是否存在急性脑梗死灶;MRI对陈旧性脑梗死灶显示更佳;TCD可探测到颅内大血管狭窄或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而颈动脉超声则用于评估颈部动脉的情况。间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如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阿加曲班注射液,以及降纤治疗如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注射用尤瑞克林。对于存在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需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常用药物为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
患者应避免高脂饮食,定期体检并监测血压、血脂水平,以减少脑梗塞的风险。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脑梗塞。
66
2024-03-1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