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主动脉夹层病因及发病机制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主动脉夹层可能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或结缔组织病引起,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患者应立即就医以评估病情并接受适当治疗。
1.高血压
当血压持续升高时,会导致主动脉壁内膜撕裂,血液流入主动脉中膜形成真假两腔的状态。这使得主动脉壁处于高度张力状态,易发生破裂。控制并降低高血压水平是关键所在,可通过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进行降压治疗。
2.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脂质沉积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增加主动脉壁承受压力不均的风险,从而诱发主动脉夹层的发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和降脂药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洛伐他汀胶囊等。
3.马凡氏综合征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累及全身各器官系统,包括心脏、大血管、眼睛等。其中,以中层囊状坏死为特征的心脏病变可使心室扩张,进而影响主动脉结构,增加主动脉夹层的风险。针对马凡氏综合征引起的主动脉夹层,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如升主动脉置换术、全主动脉弓替换术等。
4.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血管结构异常,这些畸形可能导致主动脉壁结构薄弱,容易受到高压血流冲击而出现夹层。对于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所致的主动脉夹层,通常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修复,例如经皮球囊主动脉瓣置入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
5.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是一组侵犯机体各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广泛的结缔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导致主动脉壁的强度下降,在血压的作用下形成假腔。针对结缔组织病继发的主动脉夹层,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遵医嘱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药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则需遵循医嘱服用龙片、甲泼尼龙片等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必要时,应进行超声心动图、CTA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风险因素。
66
2024-04-0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