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贫血便血是怎么回事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贫血便血可能是由缺铁性贫血、巨球蛋白血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红细胞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时,会导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数量下降,从而引起贫血。补铁剂如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口服补铁药物可用于改善缺铁性贫血。
2.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度产生和高黏滞度。这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可导致凝血功能紊乱,进而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现为便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环磷酰胺进行化疗,也可以遵医嘱应用硼替佐米注射液进行靶向治疗。
3.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累及小动脉和静脉,使血管壁脆弱,容易破裂出血。病变部位的微血管结构异常,轻微外伤或情绪激动即可诱发破裂出血,出现便血的症状。对于存在严重便血的患者,可以考虑激光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激光产生的高温作用于受损的毛细血管,能够达到止血的目的。
4.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由于结肠黏膜长期存在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面,此时若食物中含有较多粗纤维,则可能会加重对结肠的刺激,导致结肠内压力增高,继而导致结肠黏膜破损,发生便血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美沙拉嗪肠溶片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
5.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病情活动期,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肠道系统后会引起肠道黏膜充血水肿以及溃烂的情况发生,如果未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逐渐发展成为溃疡性结核病灶,此时若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则可能刺激到受损的胃肠道黏膜,导致结核病灶破裂,引起便血的发生。患者需要接受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通常采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进行大便常规、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等检验项目以监测病情变化。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过于粗糙的食物,以免加重消化道损伤。
66
2024-04-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