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大便黑稀溏不成形的原因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大便黑稀溏不成形可能是食物摄入过多色素、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肠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食物摄入过多色素
如果短时间内食用了较多含铁、铋等元素的食物,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粪便颜色变深。当食物中的色素不能被完全吸收时,就会随着肠道分泌物排出体外,从而出现黑色稀薄的大便。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停止摄入相关食物后可自行恢复。
2.上消化道出血
由于胃黏膜损伤或病变引起血管破裂,血液进入消化系统并随胃肠蠕动下移,经过肠道时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反应形成硫化亚铁,使大便呈现黑色柏油样外观。同时,出血也会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大便稀薄不成形。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可以遵医嘱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以减少胃酸分泌,促进伤口愈合。
3.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患者的肠道黏膜存在炎症,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至肠腔,进而引起大便带血的症状。长期的炎症刺激还可能导致肠黏膜糜烂、脱落,进一步加重腹泻和大便颜色改变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蒙脱石散、复方黄连素片等药物进行止泻治疗。
4.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上的良性肿瘤,当息肉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作用,影响肠道正常的功能,导致其无法有效地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进而引起大便次数增多以及排便习惯改变的现象。此外,息肉表面破溃还会造成少量出血,使得大便呈黑色。针对结肠息肉,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在结肠镜下切除息肉,例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
5.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结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坏死脱落,此时容易诱发结肠部位微小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随大便排出后则会出现黑便。同时炎症因子持续刺激还可导致结肠黏膜受损,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进而会引起大便稀溏。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醋酸龙片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建议定期复查以便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可能含有难以消化纤维素的食物,如坚果类食品,以免加重症状。
66
2024-02-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