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母乳性黄疸降了又升高的原因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母乳性黄疸降了又升高可能是胆红素代谢异常、新生儿溶血病、巨球蛋白血症、母乳喂养不当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感染性疾患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代谢异常
由于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导致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轻至中度增高时可遵医嘱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进行调理,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不适症状。
2.新生儿溶血病
当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血型不合时,会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间接胆红素升高。此时通过母婴血型鉴定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溶血现象。如果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通常需要光疗或换血疗法等专业医疗干预。
3.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内浆细胞过度增生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进而引起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可能包括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氟达拉滨等。
4.母乳喂养不当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
由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无法有效分解母乳中的某些成分,从而导致胆红素水平暂时上升。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整哺乳姿势或频率来缓解,必要时也可遵照医生的意见使用益生菌制剂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来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
5.感染性疾患
感染性疾患可能导致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下降,从而使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对于感染性疾患,应首先确定致病微生物种类,然后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头孢曲松钠、克拉维酸钾等;革兰氏阴性菌则需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等。
建议密切监测孩子的胆红素水平,以评估病情变化。同时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食欲减退、呕吐或其他不适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66
2024-03-2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