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泌尿系统,在体内生长繁殖并排出代谢物和死体,导致尿液中出现白色虫子。可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
2.尿道炎
尿道炎是由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尿道黏膜炎症性病变。由于炎症刺激,会导致尿道分泌物增多,从而引起尿道口瘙痒、刺痛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等。
3.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发生于前列腺组织的炎症性疾病,致病因素包括细菌感染、久坐憋尿、饮食辛辣刺激等。炎症因子刺激局部组织,可能导致排尿异常的情况发生。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如非那雄胺、依立雄胺等。
4.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是指肾脏、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内的固体物质形成硬块,当结石移动时可能会对尿道造成摩擦或压迫,引起疼痛和白色虫子样物质排出。对于较小的结石,可以通过增加水分摄入促进自然排出;若结石较大,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例如经皮肾镜取石术。
5.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由细菌上行感染所致,致病菌通常为大肠埃希菌,可通过血液传播至肾脏,导致尿液颜色改变和白色虫子状颗粒。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建议患儿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以减少泌尿系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