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脐带残端护理
定期检查脐带残端是否干燥、是否有渗出物,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通过观察脐部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脐部消毒
使用75%酒精棉球轻拭脐窝及周围皮肤,每日1-2次。酒精具有杀菌作用,可减少细菌数量,促进伤口愈合。
3.抗生素治疗
根据医生处方选择合适的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给予患儿相应抗生素治疗。针对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致病性细菌引起的脐炎有良好效果。
4.脐带红外线照射
将红外线灯放置于距离患者30~60厘米处进行照射,每次15~20分钟,每日一次。红外线能够穿透组织深达3~4厘米,在无痛状态下使坏死组织脱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5.脐部湿敷
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后,再用纱布蘸取适量医用碘伏轻轻涂抹至患处。此方法有助于抑制细菌繁殖,从而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在脐炎恢复期间,应避免接触水源以防感染加重,同时注意观察脐部是否有红肿、渗液等症状变化。若出现上述不适,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外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