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原因会造成血液感染大肠杆菌

马明哲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造成血液感染大肠杆菌的原因可能有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消化道出血、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繁殖,引发感染。血液感染大肠杆菌属于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建议患者立即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抵御细菌入侵,从而引起感染。可考虑通过注射疫苗如破伤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来增强免疫力预防此类感染。
2.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针对此原因引起的感染,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停用免疫抑制剂或减少剂量以恢复机体免疫功能。
3.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
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会导致大肠杆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繁殖,引发感染。对于由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导致的大肠杆菌血流感染,建议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4.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时,由于肠道黏膜损伤,可能会导致大肠杆菌移位至腹腔和血液循环中,进而发生菌血症。针对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感染,可以考虑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5.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由于导管末端暴露于外界而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此时容易受到大肠杆菌污染而诱发感染。对于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应立即拔除受污染的导管,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重新置入新的导管。同时,需加强伤口护理,防止二次感染的发生。
针对血液感染大肠杆菌的情况,建议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还可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以及细菌培养等检验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66
2024-04-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