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小孩发烧血小板低的原因及后果是什么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小孩发烧血小板低可能是川崎病、巨球蛋白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血小板减少。后果可能包括出血风险增加,严重时可能导致器官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1.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血管炎,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导致血小板活化和黏附增加,进而引起发热、皮肤黏膜病变以及血小板计数下降的现象。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以抑制免疫应答,减轻炎症反应。
2.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殖的一种血液肿瘤,其特征为单克隆IgM增多。高浓度的IgM可以导致血小板寿命缩短,从而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苯丁酸氮芥片等烷化剂进行化疗,也可以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使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产生减少。此时骨髓腔内纤维组织增生,影响造血微环境,进一步加重造血功能减退。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环孢素软胶囊、甲泼尼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时可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改善病情。
4.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攻击自身的正常细胞,包括血小板,导致其破坏加速。SLE患者常伴随皮疹、关节肿胀等症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5.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经受损的心脏瓣膜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心脏内繁殖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当致病菌随血液循环播散至脾、肾、脑、肺、肠系膜或骨骼等处时,这些器官发生转移性感染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若累及脾脏,则会引起脾肿大;若累及肾脏则会引起尿路梗阻;若累及大脑则会引起脑脓肿;若累及肺部则会引起肺栓塞;若累及肠道则会引起肠梗阻;若累及骨骼则会引起骨髓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霉素G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体温和血小板水平,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出血倾向。必要时,可能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感染标志物检测等,以评估病情并指导后续处理。
66
2024-04-2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