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乳腺癌为什么化疗结束还要放疗

李帆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乳腺癌化疗结束后仍需放疗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微小残留病灶、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状态、患者年龄等。放疗可以进一步清除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1.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是指其生长、扩散和存活方式。某些类型的乳腺癌细胞对特定环境因素如放射线较为敏感,因此通过放疗可以有效杀死这些细胞。例如,在辅助性放疗中,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可考虑进行区域淋巴引流区照射,以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2.微小残留病灶
微小残留病灶指的是手术后可能存在的无法被影像学检测到的小型癌细胞团块。这些细胞可能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且对化疗不敏感,导致病情难以完全清除。针对这类情况,通常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如术后加量放疗或靶向治疗等,以减少微小残留病灶的数量。
3.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指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远处淋巴结。此时,即使经过化疗也可能有少量未被消灭的癌细胞残留在淋巴结内。为了彻底清除这些潜在的癌细胞,防止它们再次繁殖和扩散,建议进行放疗以杀灭任何尚未被化疗根除的癌细胞。
4.激素受体状态
激素受体状态指的是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水平的受体表达表明肿瘤依赖于激素刺激生长,而低水平则意味着肿瘤对内分泌治疗更为敏感。内分泌治疗是常用的乳腺癌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对于ER/PR阳性患者,可在化疗结束后继续接受内分泌治疗5年。
5.患者年龄
年轻患者的乳腺癌往往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更差的预后,这主要是因为年轻患者的肿瘤细胞更具活力,更容易发生转移。对于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在完成全部计划的化疗后,还需要进行放疗来控制局部病变,预防远处转移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放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象,尤其是白细胞计数,以评估骨髓抑制的程度。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皮肤的变化,如出现红斑、水疱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66
2024-01-1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