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支原体感染治疗后,为什么白天低烧,夜晚

张建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支原体感染治疗后,白天低烧、夜晚高烧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药物热、复发性感染、慢性感染、肺结核等病因有关。这些病因可能导致感染未完全清除或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引起持续性炎症反应和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低烧不退的情况。针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是关键。例如,艾滋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拉米夫定、阿昔洛韦等。
2.药物热
药物热是指在用某些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以发热为主症,通常为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抗生素引起的者常为稽留热型,解热药无效。患者可以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同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
3.复发性感染
复发性感染是指某种感染性疾病经过一段时间治愈后再次发作的现象,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病原体重新繁殖所致。针对不同类型的复发性感染需采取相应措施,如真菌感染时可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4.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是指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的感染状态,此时身体处于长期对抗病原体的状态中,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易感性增加,从而出现夜间低热的症状。患者需要积极寻找并消除慢性感染源,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5.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当结核分枝杆菌大量繁殖时,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午后潮热、盗汗等症状。对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福平胶囊、盐酸乙胺丁醇片等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可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以评估病情恢复情况。
66
2024-03-0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