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老年人有时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老年人有时大便失禁可能是由脑血管病变、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直肠脱垂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导致大脑控制排泄的区域受损,影响了对肠道运动和排泄的正常调控,进而引起大便失禁。例如多发性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等。针对这类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美金刚、奥氮平等抗精神病药以及苯海索等抗胆碱能药物。
2.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是指肛门括约肌失去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粪便无法被有效控制而发生泄漏。常见于外伤、手术后遗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对于此类患者,可采用生物反馈疗法,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学习控制肛门肌肉活动,以改善症状。
3.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血液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其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在组织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压迫到脊髓时会引起大小便失禁。此外,还可能伴随疲劳、体重下降等症状。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化疗,通过静脉注射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等。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损伤,累及自主神经时会导致膀胱和肠道功能紊乱,出现尿频、便秘、大便失禁等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调理,比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
5.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层或全层下移至肛门外,当直肠黏膜受到刺激或损伤时,可能会导致大便失禁的情况发生。典型表现为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感、便次增多、排便不尽感等。轻度直肠脱垂可通过提肛运动加强盆底肌肉力量,重度则需经外科手术治疗,如直肠悬吊固定术。
建议定期进行肛门指诊、直肠镜检等,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饮食方面宜选择易消化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的大便习惯。
66
2024-03-2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