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和继发性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好发人群等方面。
1、发病原因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通常是因为肠道黏膜缺乏乳糖酶,无法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通常是因为感染、药物刺激、手术等原因,导致肠道黏膜受到损伤,使肠道乳糖酶分泌减少,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
2、临床症状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患者一般在吃奶粉或者母乳后,会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肠鸣音亢进等症状。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者在吃奶粉或者母乳后,上述症状会有所减轻,还可能会出现肠鸣音减弱、恶心、呕吐等症状。
3、治疗方法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患者一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乳酸菌素片等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不适症状。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者在使用益生菌制剂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及时治疗原发病,以免病情加重。
4、好发人群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多见于出生后1-2个月的婴儿,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则好发于儿童、青少年等人群。
5、检查结果
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而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可能会出现尿糖阴性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凉的食物,如辣椒、炸鸡、冰淇淋等,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