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产期感染
围产期感染是指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短期内发生的感染,细菌通过受损的生殖道进入血液循环并繁殖,导致败血症。针对围产期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可遵医嘱使用青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全
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入侵,易发生感染,进而诱发败血症。对于由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导致的败血症,可以考虑遵照医生的意见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3.新生儿皮肤黏膜脆弱
新生儿皮肤黏膜脆弱,在接触污染物品后容易被细菌侵入,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感染。为预防皮肤、黏膜破损处的细菌进一步扩散,建议定期用温水轻柔擦拭宝宝的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先天性免疫缺陷
先天性免疫缺陷可能导致机体对致病菌的防御能力下降,易于受到细菌的侵袭而发生感染,出现败血症的症状。如果确诊为先天性免疫缺陷引起的败血症,则需要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环孢素等免疫调节药物进行治疗。
5.母婴垂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指母亲携带的病原体通过胎盘、产道等方式直接传给胎儿,造成胎儿感染,引发败血症。若确定是由母婴垂直传播造成的败血症,则需配合医生通过剖宫产的方式终止妊娠,以减少母-婴之间疾病的传播风险。
新生儿败血症重在早期诊断和治疗。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喂养困难等症状,并定期带其进行血液培养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