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热药物
根据体重给予相应剂量的退热药物口服,如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颗粒等,通常间隔6-8小时重复使用。退热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从而缓解由尿道感染引起的发热症状。
2.抗生素治疗
医生会依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并指导其正确服用。抗生素能够杀灭或阻止细菌生长,有助于控制尿路感染,防止进一步发展为复杂性尿路感染。但需注意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问题。
3.充足水分摄入
鼓励患儿摄取足够的液体,特别是温开水或电解质溶液,以促进排尿和细菌排出。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稀释尿液,减少细菌滞留时间,降低尿道刺激,改善不适感;同时可增加排尿次数,有助于冲刷尿道,利于病原体排出。
4.适当休息
保证患儿有足够的时间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身体疲劳,加重症状。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集中精力对抗感染,促进免疫系统的恢复,缩短病程。
5.轻柔腹部按摩
家长可以用温暖的手指轻轻顺时针方向按摩孩子的腹部,每次5-10分钟,每日数次。此方法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胀和不适感,但应避免力度过大以防造成伤害。
在治疗尿道感染引起的发烧期间,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及食欲变化,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