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说的三阴病,通常是指阴虚证、血虚证和阴虚火旺证,这三种证型的疾病在中医里面都比较常见。
1、阴虚证
阴虚证是指体内阴液亏虚,使其滋润、宁静、潜降、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有所减退,导致患者出现燥、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状态,患者可出现面颊潮红、咽干、五心烦热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2、血虚证
血虚证是指体内血液亏虚,使其滋润、宁静、潜降、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有所减退,导致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等药物治疗。
3、阴虚火旺证
阴虚火旺证是指体内阴液亏虚,使其滋润、宁静、潜降、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有所减退,导致患者出现潮热盗汗、遗精早泄、两颧潮红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大补阴丸、杞菊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4、肝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脏和肾脏阴液不足,使其制约阳热的功能有所减退,导致患者出现头晕、耳鸣、胁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大补阴丸、杞菊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5、脾肾阴虚证
脾肾阴虚证是指脾脏和肾脏阴液不足,使其运化、升清、统血功能有所减退,导致患者出现食少便溏、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归脾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