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通常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罗红霉素分散片等。支原体是细胞外生存的最小微生物,缺乏细胞壁结构,因此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但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2.解热镇痛药
如果患儿出现发热且体温超过38.5℃时,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其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对乙酰氨基酚干混悬剂等药物进行退热处理。上述药物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到退热作用,从而缓解患儿因感染引起的不适症状。
3.补液治疗
补液治疗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通过口服或静脉途径给予电解质溶液和营养支持,常用液体包括口服补液盐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水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及毒素排出,减少由脱水引起的心血管系统负荷增加导致的二次伤害风险。
4.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可以通过温湿毛巾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也可以用酒精兑温开水擦浴。利用酒精挥发带走热量的作用原理降低体温,同时还可以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散热,达到辅助降低体温的效果。
5.中药外敷
中医外治法包括但不限于冷敷贴、热敷包等,需依据患儿体质配制相应药材并按疗程使用。中药外敷可调节气血平衡、改善微循环状态;对于小儿支原体感染伴随的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具有一定的舒缓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机体恢复。此外,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