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通常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计算剂量,一般需持续使用至体温正常后3-4天。此措施针对细菌性感染,可有效抑制病原体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2.免疫支持治疗
免疫支持治疗包括应用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肠溶片、转移因子胶囊等,以及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这些措施旨在提高机体免疫力,辅助对抗感染;对于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尤为重要。
3.补液治疗
补液治疗通过口服补盐液或静脉输注电解质溶液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该措施适用于因感染导致腹泻、呕吐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患者;有助于改善循环状态,促进新陈代谢。
4.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滴剂、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的应用,以及止咳药如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肺力咳合剂等的选择性使用。上述药物能够快速缓解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有助于减轻患儿不适感,促进其舒适度提升。
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昏迷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