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小孩不小便是怎么回事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小孩不小便可能是尿路梗阻、遗尿症、糖尿病、肾炎、尿崩症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1.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是指泌尿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狭窄或者堵塞,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当尿液不能顺利通过时,就会出现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对于尿路梗阻引起的不排尿,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膀胱镜下电切术等。
2.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超过5岁的孩子仍然经常夜间尿床的情况,可能与大脑皮层发育延迟有关。遗尿症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膀胱的控制功能尚未成熟,晚上睡觉时容易出现不自主地排尿现象。遗尿症的治疗需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去氨加压素片、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等。
3.糖尿病
糖尿病会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引起渗透性利尿,从而产生大量的尿液。同时高血糖状态刺激神经调节中枢,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进一步加重多尿的症状。糖尿病的治疗通常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例如格列齐特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等。
4.肾炎
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炎症反应,可影响肾脏过滤血液的功能,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这使得水分随着含有蛋白质的尿液一起流失,进而引起少尿或无尿的现象。肾炎的治疗通常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注射液、硫唑嘌呤片等,以及针对特定病因的治疗,如高血压肾病引起的肾炎,则需要积极控制血压。
5.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或其作用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会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子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尿量显著增多。大量水分随尿液排出体外,使机体处于脱水状态,进而减少尿液形成。尿崩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或注射抗利尿激素类似物来提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常用的有醋酸去氨加压素片、鞣酸加压素注射液等。
建议关注孩子的日常饮水量和排尿频率,以评估是否存在尿潴留等问题。必要时,可以进行超声波检查、X光检查或膀胱造影来确定是否存在结构异常或其他潜在的泌尿系统问题。
66
2024-02-1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