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刺部位疼痛
由于骨髓穿刺时需要穿过皮肤和软组织到达骨髓腔,因此会引起穿刺部位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具体取决于个体差异以及术后护理情况。
2.局部血肿
因为穿刺过程中会对周围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血液外溢并积聚于皮下形成血肿。如果不及时处理,血肿可能会增大并引起不适;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感染等问题发生。
3.穿刺点感染
如果穿刺后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个人卫生习惯不佳,则容易诱发细菌滋生而引发感染。感染症状包括红、肿、热、痛及脓性分泌物等;若未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成蜂窝织炎或深部脓肿等并发症。
4.全身感染
当穿刺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无菌操作或患者自身免疫状态较差时,致病微生物可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其他器官系统中,从而引发全身感染。全身感染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需紧急医疗干预以控制病情进展。
5.出血倾向
骨髓穿刺本身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在穿刺过程中会破坏周围的毛细血管,导致少量出血。对于有凝血障碍或其他出血性疾病史的儿童而言,出血量可能较多且难以自行停止,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骨髓穿刺是一项常规诊断手段,但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术后的异常表现,以免影响患儿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