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溃疡性结肠炎发生中毒性巨结肠的常见原因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中毒性巨结肠的常见原因是感染性休克、重度脱水、电解质紊乱、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治疗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结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引发结肠炎症反应。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细菌、毒素等致病因子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容量减少,引起肠道缺血缺氧。这会导致结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促进结肠组织坏死。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通常包括抗感染药物如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以及液体复苏以纠正低血压。
2.重度脱水
重度脱水时,由于体液丢失导致血液浓缩,使循环中的细胞外液量减少,影响了结肠的血液循环,从而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的现象。重度脱水需紧急补充电解质平衡溶液,例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同时监测并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3.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进而诱发结肠平滑肌痉挛,若持续存在则会引起结肠运动障碍,甚至出现麻痹的情况。纠正电解质失衡是关键,可通过口服或静脉途径补充缺失的电解质,如钠、钾、钙等。
4.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可抑制免疫应答,降低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有利于条件性致病菌的过度繁殖,加剧结肠炎症反应。停用或减少皮质类固醇剂量,同时考虑转换为免疫调节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5.免疫抑制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削弱了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使得结肠内有害微生物得以大量增殖,产生毒素刺激结肠上皮细胞,导致其损伤和脱落。优化免疫抑制方案,调整用药时间及剂量,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
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避免食用可能加重结肠炎症状的食物,如高纤维、辛辣或乳制品。
66
2024-02-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